吴兴城阙水云中,画舫青帘处处通

时间: 2024-02-21    阅读: 0 次    来源:倾诉文学
作者: 倾诉文学
因溇而生,因港而兴。溇港文化沉淀了千年后,渐渐地被世人所瞩目。“桑梓鱼跃处,捧卷看青山”社会实践团来到溇港文化最具典型的古村落义皋,去发现她的文化魅力。
  我们所去的地方就是如今义皋茧站遗址,已改建成“太湖溇港文化展示馆”。 沿着太湖滨湖大道一路向东,我们可以看见左边是烟波浩渺的太湖,右边是因溇港而兴起的几十个村落。那里溇港纵横,圩田连片,阡陌交织。湖州成为“苏湖熟天下足”的物质基础便是由溇港文化孕育衍生出来的桑基鱼塘,使溇港沿岸成为水旱不虞的风水宝地。
  我们走进这盛赋美誉的江南古镇,据当地村民介绍,太湖溇港的圩田系统自春秋战国时就萌生了雏形,历经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了由运河、太湖防堤,70多条溇港,数条横塘以及万顷圩田组成的成熟水利系统,其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被水利泰斗郑肇经教授誉为“是古代太湖劳动人民变涂泥为沃土的一项独特创造,它在我国水利史上的地位可与四川都江堰,关中郑国渠相媲美”。水利兴而蛟龙驯,水利兴而民生裕,各溇港村民与自然和谐相处,享受着富裕、安康、文明的生活。
  参观文化展馆,了解到三十六溇港歌谣:“大白诸沈安,罗大新泾潘,幻金金许杨谢,义陈濮伍蒋钱新,石汤盛宋乔胡薛,薛部丁家一点红。 ”太湖溇港地区也存有颇具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出生、结婚、拜小弟兄、办红白喜事,都有规矩。流传着诸多鱼水传情的渔歌渔谣,令多少听众情思思,意绵绵;此番种种亦是溇港对于太湖流域农田水利的作用和溇港文化的积淀。
  古老的小镇,连青石板铺成的小路也是如此古色古香。斑驳的墙面,留下一年又一年的印记,一排排房屋整齐排列,檐角向上轻轻翘起,似乎是一个绝美的笑容,褪色后的红砖青瓦也倍显沧桑。走尽古镇,一位老爷爷问我们是做什么的,我告诉他我们是来参观“太湖溇港文化展示馆”,了解生态文明景观和溇港文化。顺势问了问爷爷眼中的溇港文化,他告诉我:我眼中?那大概就是自家土灶台上飘出的一缕缕炊烟,是自酿的一坛米酒,是古桥柱上的一幅幅楹联,是挂在农家屋檐下一串串的腊肉鱼干……
0 我要投稿
散文投稿 - 诗歌投稿(倾诉文学期待您的每一篇作品)[ 投稿指南 ]
网友点评 登录后发表评论,别人可从你的头像进入你的空间,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查看所有评论
猜你喜欢

深度阅读

?在线投稿
?在线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