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荡白鸥:青州过往

时间: 2024-02-24    阅读: 0 次    来源:倾诉文学
作者: 倾诉文学

  每个人,都会有一个魂牵梦萦的地方,不管身世如何浮沉,不管岁月如何更迭,她总是挥之不去,或者说,根本与自己已经融为一体。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山川,因为风物,更因为人情。于我,当然也有一个这样的地方。这个地方叫青州。

  青州,真的很有名气。远的不说,就北宋而言,青州就是一个大藩重镇。据《宋史》记载,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之前,青州归属于京东路,这一年之后,开始把京东路分为京东东路和京东西路,但是,《宋史》还记载,在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便已经设立了京东东路安抚使,比熙宁七年早了32年,那么,按理说,有了京东东路安抚使,便应该有京东东路,可是,为什么到了32年后才正式划分京东东路和西路呢?是历史记录者错了,还是别有隐情?我没有考证,但我分析可能是这样的,因为京东路管辖着一府、十五州、四军、二监,地盘包括今天河南、山东、江苏等大部,实在是太大了,朝廷管不过来,为了管理方便,实际上设置了东西两个安抚使,只是在行政区划上还归属于京东路。但是,后来还是分了家。不过,就算分家之后,京东东路,仍然管辖着一府、七州、一军,共三十八个县。青州是七州之一,当时的州根据规模、实力不同,划分为五等,青州为州中最高等级,也就是“望”。

  青州何以被列为“望州”呢?当时,史书记载青州下辖六个县,即益都、寿光、临朐、博兴、千乘、临淄。当时的州及京东东路安抚司的治所在益都县,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青州市。崇宁年间(1102~1106),青州的户数已达到95158户,人口达到了162837人,相当于现在中东部地区一个中等县城的水平,已经是十分了不起了。

  我之所以对青州情有独钟、魂牵梦萦,因为那里是我的第二故乡——1990年12月,在一个很冷的日子,我告别了养育了我的辽西大黑山下、大凌河畔一个淳朴的小山村,带着梦想来到了青州,开始了军旅生涯。而当时,我对青州的了解自然是一无所知的。今天之所以要摆弄起青州的身世,是因为时过二十多年,已过不惑之年的我,通过阅读的方式,更加深刻地了解了青州,也因此爱上青州。当然,对青州也格外地关注。

  三年的军旅时光,其实很快就过去了。似乎并没有留下特别的记忆,好像也不应该有特别的回忆。可是,随着时光的流逝,我却发现了很多珍贵的东西。正是这种东西,让我今天想起来,是那么地留恋,是那么强烈地让我梳理逝去的有些懵懂的时光。

  我所在的部队是“双大功团”,从老山前线下来的,电影里王成式的英雄在我们团里有好多个。我们团的旁边有一座山,叫尧王山,那山不高,林子不密,每年都会成为团里迫击炮连射击的靶子。山上用白灰画个大大的圆,在山下的炮阵地里,我们这些炮兵便瞄准那个圆心射击。那个时候,我们不知道尧王山的来历,更不知道尧王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仁君。后来,因为读书才知道了关于尧王的事。原来,他有一次曾经巡视天下,发现这个地方民风淳朴,便在此住下考察,后人感念他,便把此山名为尧王山,并在山下建庙。不过,我们去那里当兵的时候,庙已经不存在了。我曾无数次地爬过此山,也曾因为思念故乡,一个人发疯似地在山脊上奔跑。现在想来,如果知道此山的来历,如果知道尧王的青州之行,我还真不忍心向仁者之山开炮呢。

  青州古街一角摄于2015年8月

  在闲暇的时候,我自然是要到青州市内及周边景区去的。比如云门山,山上有一个大大的“寿”字,有多高自然也没有记住,但是“人无寸高”还是有印象的,因为至今仍然有照片为证;再如偶园,据说是一个王府的后花园,当然也没有较真,到底是哪个王府,哪个王,好在我曾经在一棵柏树下照了一张像,至今还放在我的相册里。青州附近还有一个驼山,记忆中山上有很多石窟、佛像,还有摩崖石刻,但是,对那些文物似乎也没有任何研究。青州的风景,要说去得最多的莫过于范公亭公园了。因为学过《岳阳楼记》,背诵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所以,自以为对范仲淹还是有点了解的。但也仅限于此。

  笔者为撰写《范仲淹传》特意与妻子一道赶赴青州,到范公亭参拜范文正公并在范公祠内范公亭旁留影。摄于2012年4月30日

  因为后来又被团里派到淄博周村的师部做报道工作,平时便多了几趟青州与淄博之间的奔波。周村,有“天下第一村”之誉,周村的烧饼好吃,纺织品出名;同样是淄博市的一个区临淄区,那是著名的齐鲁石化所在地;淄川区是著名的服装城,类似今天辽宁海城的西柳;博山区的陶瓷远近闻名。再后来,部队担当生产任务,我们被派到了潍坊北部的军盐场,在那里,了解到潍坊是著名的风筝城。然而,时光匆匆,美丽的青州终究是让我错过了。

  重新唤回我对青州记忆的是北宋名臣范仲淹,是他让我重新审视青州,审视一个与青州有着血肉联系的一代名臣。因为读史的缘故,我了解到范仲淹传奇的一生、浩然正气的一生,便萌生了为他立传的想法。走进浩瀚的书的故乡,我蓦然发现青州源自远古的文化气质。为此,我五下青州,在范公亭里与范文正公交流,与欧阳修、富弼探讨;在李清照纪念祠内,为一代才女浪漫而悲惨的一生既喜又悲,亦笑亦泪;在昭德古街,寻找北宋名相王曾故里的踪迹;到尧王山感受圣主仁君的薰风;登云门山感受“寿光”的祥瑞;去驼山触摸摩崖石刻的厚重;到寿光、临朐、临淄,体会古宋的遗风;在博山听蒲松龄讲述聊斋的故事;到潍坊探索郑板桥“难得糊涂”的真意;在衡王府里饮一杯坊子酒;在昭德古街,排着队去隆盛糕点买一袋蜜三刀,到尧王山上柿子园摘一枚发涩的柿子,在康家庄桃园里品一下青州蜜桃……当然,别忘了,还有与青州毗邻的临淄区,那可是著名的齐都所在……

  对历史的阅读,让我看到了青州的远处和深处。五下青州,我爱上了这个文化古镇,可是,纵然我看到了青州的历史妆扮,我确已经认不出青州的模样。山变了,军营变了,康家庄小卖部里那个让哨兵们心猿意马的小姑娘不见了;统计局里,曾经教我打字、风雨中把雨伞塞给我匆匆骑车而去的女孩,早已嫁作人妇,我连她的姓都无法复原;青州城头那个热心的修车人梁师傅不见了,那个爱学习的高材生妹妹恐怕早已把充满青春幻想的小兵哥忘记;昔日的低矮平房代之以高楼大厦,冒着黑烟的火车被时速300公里的高铁所取代;杜鹃之城,文化艺术之城、园林之城、卫生之城,青州,我真的无法认出你了。

  青州,我多想把你看透,把你品尽?让我载着你的风姿进入辽西的梦乡。

  “青州的五里镇有一个小村庄,至今仍然保留着明清的风格”,青州市长城旅行社总经理王应新不经意的介绍,让我狂野、骄傲、轻佻的心一下子清醒过来。纵然我再五下青州,我也无法看透你,无法品尽你的风华。我要做的是,只要有机会,一定会再去青州,去青州的那些我曾经无数次经过,却无数次错过的美丽小镇,去感受礼仪之邦千古不变的气场。

0 我要投稿
散文投稿 - 诗歌投稿(倾诉文学期待您的每一篇作品)[ 投稿指南 ]
网友点评 登录后发表评论,别人可从你的头像进入你的空间,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查看所有评论
猜你喜欢

深度阅读

?在线投稿
?在线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