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年味

时间: 2024-02-24    阅读: 0 次    来源:倾诉文学
作者: 倾诉文学

  冬月过,腊月来,“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阳历新年伊始,1月4日央视新闻报道,央视的“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将设置辽宁沈阳、湖南长沙、陕西西安、新疆喀什四个分会场,并和北京主会场一起,在除夕之夜为全球华人带来一台情意浓浓、热气腾腾的龙年晚会。与此同时,关于鞭炮“禁”、“限”、“放开”的讨论,成为媒体的焦点之一,中国老百姓有没有放鞭炮的权利引起热议。

  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已然如年三十的吃饺子,是千家万户无可替代的那道“美食”,不可或缺的过年“仪式”。燃放鞭炮的千年习俗,时有时无,时“禁”时“限”,在“许可”、“禁止”间摇摆,已然成为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事。

  可见,如何过好春节,是上下共同关注的大事。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即是春天的节序。春节蕴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邃内涵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不同的社会时代,东西南北中的老百姓过年的习俗有所不同,表现出来的年味也有差异,但其内核基本都不会离开辞旧迎新、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美食等方面的内容。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何处没有本地的过年风俗?谁又没有喜欢的年味呢?

  年味往往被各种年俗呈现出来。如过小年、祭灶、贴福字(倒着或正着贴都有各有各的说辞)、贴春联(有的在庭院、室内贴春条,春条要竖写,都是“诸事遂心”、“宜入新春”、“福气满堂”等吉祥语)、贴年画、放闭门炮和开门炮、吃年夜饭、包饺子和吃饺子、发压岁钱、熬夜守岁,还有许多过年的禁忌讲究等等,不胜枚举。汪曾祺先生在《昆明年俗》中,就描述了昆明春节有铺松毛、贴唐诗、劈甘蔗、掷升官图、嚼蕨根等民俗。习俗是一种活化的生活,写在纸面上犹如去餐馆看菜谱点菜,不食不知味,去了那些城市乡村,年味会自然地把你浸泡起来,身体从里到外透着或南或北、或东或西的地域年味。

  过年似乎没有一个准确的时点,是始于腊月二十三(南方是腊月二十四)的小年吗?是除夕吗?或是阴历生肖年零点的钟声吗?是,又似乎不是。

  现在的年味在冬月间,阳历元旦前后就开始了。朋友圈、抖音、短视频,彼此祝福新年、祈福好运的吉祥话语铺满了屏幕,或然之间还有不少人带出了期待龙年的寓意。不经意间,年的气氛一点一点烘托起来,年的味道一天一天浓郁起来,与年有关的事被一件一件攒起来,哟,这是要过年了!

  在孩童时,我喜欢的年味始于鞭炮。母亲会给一些零花钱,我和兄妹与邻居的孩子一起去商店、或是走街串巷的商贩那里买鞭炮。中大型的烟花是绝对没有的,一是市面罕见买不到,二是家里经济条件也不允许,偶尔会有的小花炮,如“小飞机”,点燃后可以在空中旋转;“窜天猴”,持在手中,点燃后“嗖”的一声并带有炸响。我们买的基本上都是100响包装的小炮。偶尔有谁家会放中型的烟花,会等到左邻右舍的孩子大人一起观赏。这时,每天你都会不时听到“噼噼啪啪”的炮竹响,看到街上蹦蹦跳跳的孩子。孩子们之间,会把炮竹作为游戏的奖罚物品,用石头剪子布、打羊拐等形式每一次赢得三、五个小炮竹,倒也是一种乐趣。

  清扫家里卫生、洗洗涮涮都是大姐、二姐要做的。虽然居住的公房面积不大,扫房总是要的。家里的被褥床单、窗帘要去投洗,这时公用的水龙头往往不够用,各家都要排队,井台上结满了冰,洗衣盆里飘着热气,妇女和女孩们的手都红通通的,大家有说有笑,喜盼新年的到来。

  最忙碌的要数母亲了。吃食的准备全是母亲在筹划。尽管那时食品及副食还是短缺的,即使如此,过年几种必备的吃食母亲一定是会想办法安排好的,似乎成为了我家过节的“仪式”了,即使后来的商品供应丰富了一些,母亲依然保持着这个习俗,直到晚年,她不再下厨了。母亲擅长制作湖北老家口味的米粉蒸肉、蓑衣丸子、豆角各种晾干的蔬菜炒肉,腊鱼都是入冬前就开始晾制了,过节时上锅蒸熟,那可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食。家里有一个从湖北老家带出来的砂锅,用了二十多年,完全被油脂渗透了,母亲会给奶奶炖上一锅海带排骨汤,买不到莲藕,海带就成了最好的替代品。母亲和姐姐炸油饼、蒸馒头,成品贮存在缸里,放在室外,一直可以吃到正月十五。

  除夕的年夜饭是过年最重要的,父亲离开湖北老家多年,许多生活习惯北方化了,比如父亲对把馒头做主食基本习惯了,饺子喜欢油煎过的,吃年夜饭是他最看重的过年仪式了。父亲总要等到家中人口全部到齐,嘱咐哥哥去燃放鞭炮,并要把院子门扣上(这个习惯,我一直没有搞清楚所以然,许多年以后,我才知道,这是闭门炮)。鞭炮响毕后,一家人开始吃热腾腾的年夜饭。没有春节联欢晚会的时代,吃过年夜饭的守夜时,大人们聊天,不到零点不能睡觉,对孩提时代的我来说,那是挺困难的一件事。正月初一大早的鞭炮,父亲也是要定时燃放的,不让清扫院落里的鞭炮纸屑,生前从未间断,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开门炮”,炸碎鞭炮红色纸屑,寓意为“满地财气”。

  贴春联是过年必不可少的。春联古代称桃符。古诗云:炮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查辞海,桃符源于古人,在桃木板上书写能压邪的文字,悬挂在门旁,也是春联的别称。一般习俗是在祭灶王爷之后,渐次粘挂。入腊月之后,总有书法爱好者在街市书写春联,你给付一定的润笔费,即可获得你合意的春联。父亲退休后,闲来无事,他逛逛年关的市场,早早把春联“请”回来,准备好了。父亲的习惯是在除夕日的上午,他会催促我、兄长或小辈在家门口挂上春联,他也不会忘记检查一下,左右是否对称,高低是否合适。父亲文化程度不高,对楹联内容不太讲究,大意好就可以了,父亲说,贴春联,就是图吉利,期望来年全家平安顺利。

  我大学毕业工作以后那些年,对年味的感受与孩童时期迥然不同,没有了年味里的好玩、好吃,不那么纯粹、地道了,这或许是年轻人都有的工作羁绊,紧张的工作节奏,职业的焦虑,司空见惯的朋友、同事聚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会惯性地带入年中,似乎过年与平日的生活没有大的差异或变化,只是多了可以休息的日子。我时常是在除夕日,伴着万家灯火,望着天空中的烟花,听着连珠炮式鞭炮声,只有踏入家门的那一刻,看到父亲、母亲和许久未见到的亲人们围坐在一起,我才感到,这是过年了!

  味道是一种记忆,特别是基于儿时的记忆。来到北京工作以后,我逐渐步入中年,感悟生活的同时,对年味的感知,由外在世界的、周边的环境的,渐次深入到自己的内心。我从大都市中年味的传统与传承中,与时代生活伴生的新现象中,品着当代城市人中的年味。

  都市里的年夜饭从家里搬到了酒店。除夕傍晚,家庭成员按时间到达预定的酒店,忙碌的服务员引导入座,上菜,菜过五味,酒过三巡,大家彼此聊会天,个把小时后,晚宴结束,来得匆忙,散得匆忙。年夜饭已然没有了家庭成员分工负责,外出采买、挑选食材、蒸煮煎炒、摆台布置的这些事,少了一些人上灶台、另一些人聊天、娱乐,人员进进出出的热闹劲。每年进入腊月后,酒店就开始年夜饭促销活动,每桌1888元、2888元、3888元、5888元、6888元等,还有更高价格的,价格不一,但套路都差不多,都是包餐制,酒店定好的菜单,客人基本没得选择,既要给付一定的定金,遇特殊情况还不能退订。即便如此,把握不好预定时间窗口,你中意的餐馆、饭店极有可能是“一厢难求”。有一年,因家里要来几位客人过年,我也没有免俗,为了图省事,在酒店预定了年夜饭,结果临到春节时,客人行程有变,不能来京了,但又不能退餐,我和家人只能如期“赴宴”,这可苦了我们几位“小胃口”的人,眼瞅着一大桌的饭菜没吃几道菜,年夜饭的意味大大打了折扣。近些年,有一些人会选择离开北京过年,自己忙碌了一年,好不容易有一个不再工作、不会被突然召回单位的假日,那就以自己的最喜欢的方式去过年好了。经济条件好的,带上父母去旅游,或在邮轮上过一个不同与往日的春节。同事、邻居间基本没有相互走动拜年,关系不错的朋友、熟人,在微信中留言,传递新年祝福。不太讲究规矩的人,在朋友群发一个祝福词语,或转发一个图片或通过短消息群发,既无抬头,也无落款,还不署名,属于“拜年”仪式的“三无”产品,这样的人虽是个别,确也让信息接受方感到不适。对付这样的拜年信息,我是一概不予回复的。有的家庭人口较多,亲戚之间要相互赠送礼物,每个人经济状况不同,不好提前礼品定价,为避免礼物轻重之尴尬,吃年夜饭时,每人把礼物都放入一个容器中,大家随意拿取,既达到了彼此交换礼物之目的,也增进了家庭成员的亲情。一个广受热议的过年方式,考验着青年男女的智慧。“婆家”、“娘家”在春节时都要兼顾到,为过年到底去哪里,总要有一番争取说服的过程。妥协的结果,往往是一年去男方家,再一年一定要在女方家过年。凡事总有例外,不论男女双方哪一家,想两年连续营造除夕夜“阖家欢乐”的场面,那或许是一次“谈判艺术”的成功运用。

  许多人在过年时,休息、读书、“葛优躺”,在家门口的公园里漫步在冬日的暖阳中,都不失为好的选择。城市里没有了鞭炮声,街上行人少了许多,家门口的写字楼中,每日那些进进出出、脚步急促、穿着职业正装、还擦抹过浓厚香水的保险、证券、银行的男男女女们,不见了踪影,连整日川流不息的快递小哥都少了许多,城里人走向城外,地铁、公交不再拥挤,喧闹的城市有了难得安静。都市理应与大自然一样,在春夏秋冬四季中轮回,有播种、耕作、收获、休藏。过年,让城市紧张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让城市享受自然地呼吸,城市的脉搏在犹如人剧烈奔跑过后,经过短暂平静,进入静息心率。人流、车流,冬日微风拂面的清新空气,胡同里飞出的鸽子的哨声,犹如弦乐、木管乐、铜管乐、打击乐,演奏出慢板抒情的交响乐,回响在碧蓝的天空。你豁然感到,北京真的是大都市!你用心去品,过年的北京还真有不同寻常的味道!

  一食一饭,一草一木,皆是生活。拥抱生活,怎么能少了年味?人生忽如寄,切莫辜负年味好时节。忙碌的人们,请停下来,打开您的视觉、嗅觉、听觉,尽情地享受年味吧!

  我喜欢年味!

  写于癸卯兔年腊月初一

生活感悟

人,不能想太多,想多了人遭罪。身,不能撑太久,撑久了人疲惫。 心,不能装太多,装多了心崩溃。情,不能握太紧,握紧了手会累。 活着,想那么多干嘛!别有事没事的整天瞎琢磨, 想通了自然好,想不通心就受折磨。心...[阅读全文]

留一份沉默给自己,诺大的世界,终究有一块地方是属于你的,没有哪一个人能代替你特定的生命位置。 留一份沉默给自己,即使有人在说你坏话,你也大可不必反唇相讥暴跳歇斯底里,因为无论流言有多么坚硬,也是一块迟早...[阅读全文]

0 我要投稿
散文投稿 - 诗歌投稿(倾诉文学期待您的每一篇作品)[ 投稿指南 ]
网友点评 登录后发表评论,别人可从你的头像进入你的空间,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查看所有评论
猜你喜欢

深度阅读

?在线投稿
?在线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