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帅:农村大戏的记忆

时间: 2024-02-24    阅读: 0 次    来源:倾诉文学
作者: 倾诉文学

  正月初九,村里的大戏鸣锣开场,我收拾好了明天离家的行李后,匆匆裹上了一件大衣来到村里的剧场,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个岁月再没有看过村里的大戏……

  台下只有寥寥数人,剧场门口亦没有以往热闹的摆摊的小商贩,因为气温很低,约么有十几分钟后我便裹着身子离开了,尽管现在舞美和音效好了很多,但是我知道,再也没有儿时唱大戏的氛围了。

  在那个网络和手机还没普及的年代,人们娱乐方式比较单一,唱大戏便成了一年当中翘首以盼的盛会。

  我老家张家口地区属晋语语系,所以我们这里都是唱晋剧,在当地俗称山西梆子。

  儿时总有两场大戏是一定的,第一场是在我们村,约是在农历六月十三前后,不仅要唱戏,而且在六月十三这一天是要和过节一样的,会吃上一顿好的,母亲则嘴上叨念着过六月十三。当我问母亲六月十三是什么节日,她却回答不上来,只说前人留下来的节日,就叫六月十三。

  后来网上查到说是六月十三是民间传说是龙王嫁女的日子,俗称雨节。这也契合了这场大戏的目的,祈雨。

  农历六月十三这场戏是还比较隆重的,因为目的是祈雨,为了雨露均沾,乡里各村子都要凑出一些费用,共同承办,请的也都是专业的戏剧团,举办地也就选在做为乡政府所在地的我们村。

  儿时,对于唱戏本身这件事并没有太大兴趣,那时候没有好的功放设备,也没有LED屏播放字幕,压根儿是听不懂的,仿佛唱念的是另一种语言,只是在台上翻跟头表演的时候能稍微兴奋一会儿。

  然而,对于小孩子而言,那并不重要,热闹才是最重要的,一般一场大戏为期五天,这不仅仅是唱戏而已,更像一场大集庙会,村里的街道都搭起了棚子,卖水果的,卖小吃的,还有卖平常很难见到的各种新鲜玩具……

  十里八村的人们,摇着了三蹦子,推出了二八大横杠,纷纷聚集到我们村,一场盛大的聚会开始了。母亲在这时候也会慷慨的赐我五到十元的巨资,让我在唱戏期间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我们一群小孩聚在一块,来回穿梭在各个小摊贩之间,那便时那时候最快乐的事。

  还有件让我开心的事便是每年唱戏期间父亲都会将外村的姥姥姥爷接到我家小住一段日子。姥爷才是真正戏迷,农历六月份正值夏日炎炎,一把凳子,一把遮阳伞能陪姥爷从一出戏的开始一直看到散戏。也是在姥爷的讲解之下,我才得以看完整了唯一一出戏《真假牡丹》。

  另一场大戏是每年元宵节前后,在姥姥的村子鸣锣开场,由于姥姥家门口正对村里小戏台,所以那首“拉大锯扯大锯,姥姥门口唱大戏”也切实成了我儿时的记忆。

  姥姥村的大戏相对“质朴”,并不是专业剧团,而是上下邻村的一些戏曲爱好者临时组织,参演人员也没有工资,只是在唱戏这段时间全体村民会管演员的饭,由大队挨家挨户的去派“戏子饭”。

  姥姥村的元宵大戏就热闹和隆重程度于我们村六月十三大戏相比还是逊色很多的,但是却让我更加印象深刻,因为我可以参与其中。

  我能参与的角色当地话叫做“打把子”,用现在通俗的词语,那就是群众演员。

  因为是临时组织的戏班子,演员很少,看过戏的都知道,在一些场景里是需要有一些仆人和兵丁角色的群演。这些角色一般就由这些演员的孩子们担任了,我姥爷是临时戏班的吹鼓手,于是我也便有了特权,我们便叫做“打把子”。

  其实也很简单,我和其他几个小孩脸上也被涂好油彩,头上包上一方黄色头巾,身披一件前胸后背都写有一个醒目“兵”字的马甲,手里捧一把木制刀。开场的时候呼喊一声,摆个姿势,戏台上走一圈后往两边一戳就OK,一幕散场的时候只需把这个流程反着再来一遍,然而就这么简单的操作我却酿成了一次演出事故。

  起因还是儿时小男孩的那种爱表现自己的虚荣心作祟,有一出戏有这么一幕,一个武生上场之后有一段唱词,唱完后需要“打把子”的群演上去亮个相,同时递一根马鞭上去,武生接过马鞭打马离去,这一幕就算完成。

  爱表现的我将这个差事接了过来,主动担负了递马鞭的任务,当扮演武生的演员和我讲戏的时候,我心不在焉,满脑子都是一会儿上场的光辉时刻。

  霹雳哐啷的开戏了,我精神抖擞的拿着马鞭子站到台边。等武生开了嗓我便慌了,谁知道他咿咿呀呀的唱的啥啊?早将他唱完哪一句要递马鞭忘到了九霄云外。

  这时他忽然停顿了,貌似就是这里了,我走上前去,面向观众,背对武生,前腿蹬,后腿弓,左手叉腰,右手将马鞭微微举过头顶,做了一个自认为迷人又潇洒表情。台下一片哄笑,两秒后武生没有接鞭又开始唱了起来,完蛋,上来早了,为了不让我挡住观众视线,武生又来到戏台另一侧接着唱,单留我一人尬在原地。

  我本就慌了神,武生唱了两句后又停顿,我心想,这次肯定是到了吧,于是拿着马鞭追了他过去,又摆了一次同样的pose,这时我看到台下观众笑的前仰后合,便知道又毁了。果然武生仍没接马鞭又跳到戏台另一边唱了起来。

  一时间羞愧,尴尬,手足无措,于是马鞭往地下一摔,“哇”的一声我在台上大哭了起来,手在脸上一抹,满脸的油彩涂成了花猫,一时间台爆炸一般哄堂大笑。姥姥家门口看过演过那么多次戏那次是绝无仅有的火爆。

  时光荏苒,十几年倏忽而逝,已经记不清有多少年没有再看过或参与过农村的大戏,姥姥姥爷都已经不在了人间,对着戏台曾经的姥姥家也已经是一片废墟,满地荒芜,这一切只留在了记忆中。

生活感悟

1、世上最好的缘,便是有个聊得来的伴。永远不嫌你的话多,不厌其烦且久处不厌;永远会陪在身边,念你冷暖且懂你悲欢。 2、“与老人沟通,不要忘了他的自尊;与男人沟通,不要忘了他的面子;与女人沟通,不要忘了她的...[阅读全文]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情绪的波动是难以避免的现象。然而,当这些情绪波动变得无法控制时,可能会带来令人意想不到的后果。最近一则新闻报道了一个男子因为心情烦闷,用指甲划伤了18辆车。这个事件引发了我对情绪...[阅读全文]

0 我要投稿
散文投稿 - 诗歌投稿(倾诉文学期待您的每一篇作品)[ 投稿指南 ]
网友点评 登录后发表评论,别人可从你的头像进入你的空间,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查看所有评论
猜你喜欢

深度阅读

?在线投稿
?在线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