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文:登云山

时间: 2024-02-25    阅读: 0 次    来源:倾诉文学
作者: 倾诉文学

  据原《江津乡土志》和《稿子乡志》记载,现在的登云村里有一座山原名灯油山,后来改为登云山,就在现在的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一一石蟆镇。oBh倾诉文学

  登云山远观形如僧帽,登临酷似蒲团。该山四面险峻,顶部无峰,山势突然高出,常年云雾缭绕,丸可举步登云,人们后来又称该山为登云山。oBh倾诉文学

  登云山距现在的稿子场约6公里,距石蟆场约10公里。山顶上于北宋年间建有一古刹,雄伟壮观。山上原古树参天,是远近闻名的佛教圣地。oBh倾诉文学

  原来,古刹前后有化身炉、葡团石、油榨石等名胜古迹,葡团石右边石壁上有丢儿窝、千佛岩等石雕像。传说,凡是结了婚不生儿子的妇女,只要到古刹里的送子观音面前去烧柱香,然后到丢儿窝下边捡一块小石头往上丢,只要丢进丢儿窝的,今后必定会生下一个胖儿子,非常灵念。oBh倾诉文学

  在寺庙前约一箭之遥,有一根石柱凸出地面数尺高,酷似过去榨菜油的木榨,石柱正中有一裂缝,下边有一石窝,乃盛油之处。oBh倾诉文学

  相传,从古刹建成后,所有菩萨雕刻安放完毕那一顷刻间,石缝间有清油顺石缝沟缓缓流入石窝,石窝盛满后就不流了。一老僧觉得奇怪,用手指去沾油闻了闻,有浓浓的菜油味,然后他就用瓦勺舀出来照灯,跟菜子榨的菜油照灯没有任何区别,仍然那么亮,也燃那么久,然后僧人们又去舀来试着炒菜,炒出来的菜跟菜油炒的菜一模一样的香味,没有任何别的味道。更为奇怪的是,这石缝间流每天出来的清油只足够供寺庙里点灯和众僧人食用,没有多余的。oBh倾诉文学

  一天,一老僧突发邪念。他想,何不把石缝内的出油口凿大一点,每天多流出一些油,把多余的油拿到市场上去卖,赚取一些银两存起来。于是,他于一天下午偷偷地下山去,找到一朱姓石匠借来钻子凿子,趁晚上其他僧人念经敲钟的时候,悄悄去凿流出油的出油口。谁知他却弄巧成拙,刚凿了两三下,石缝间出油口没有油流出来了。从此,该石缝间就再也没有油流出来了。oBh倾诉文学

  过去,登上登云山,鸟瞰稿子场,秀丽的景色尽收眼底。清代诗人杨卧云游登云山后留诗云:“缥缈名山有路通,寻凿直入梵王宫。油从石壁流来曲,月照花墙洒去空。佛骨乱堆黄叶底,僧衣料挂白云中。阿罗四万八千塔,我在莲台第几重”。oBh倾诉文学

  因为登云山比较高,常年山顶上都有雾,好像山顶藏在云层里面一样,所以,后来人们便叫它登云山,登云村也因此山而得名。oBh倾诉文学

  由于解放后破“四旧”,过去的化身炉、葡团石、油榨石等名胜古迹已经被破坏,至今千佛岸还有部分石刻还存在。oBh倾诉文学

0 我要投稿
散文投稿 - 诗歌投稿(倾诉文学期待您的每一篇作品)[ 投稿指南 ]
网友点评 登录后发表评论,别人可从你的头像进入你的空间,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查看所有评论
猜你喜欢

深度阅读

?在线投稿
?在线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