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云涛:棍犟

时间: 2024-02-25    阅读: 0 次    来源:倾诉文学
作者: 倾诉文学

  近日在省城参加合肥市宿松商会的大会,听商会会长刘罗文先生谈企业家精神时,特别提及家乡宿松独特而优秀的方言文化。刘罗文说,他非常喜欢“棍犟”这句方言,描述了宿松人的刚强、血性、正直、义气、磊落、热情、执着,以及办事情靠谱、懂得感恩等行为品质,包括其中体现的精神和意志。他希望把这种"棍犟"精神融入到宿松企业家精神里面。tUt倾诉文学

  回来后我翻阅了两部研究宿松方言的著述,一是老海先生编著的《即将逝去的汉语言化石——宿松方言考释》,一是唐爱华老师著《宿松方言研究》,想从中找到关于“棍犟”这个方言的相关解释。两部著述内容丰厚,一是还未能得到答案,只好自己来做一番辨释。tUt倾诉文学

  我自小就听大人讲“棍犟”这个方言土语,熟知这个词,大致知道这是一个关于人的性格的形容词。汉语词典里对“犟”的解释是执拗,倔强,性格固执。宿松方言在“犟”前面加一个“棍”字,独创了一个地方词语,形象、直观地强化和拓展了“犟”的词义。tUt倾诉文学

  “棍”是名词,在汉语词典里面解释也是两种词义,一是指棍棒,如齐眉棍、三节棍;二是指品行很坏的人,如赌棍、淫棍、恶棍等。我理解,在“棍犟”中的棍字是第一种词义,指的是中正、笔直、刚强、矗立,把“犟”人格化和具象化了。tUt倾诉文学

  “棍犟”无疑是一个褒义词,说这个人“棍犟”,既是形容人的性格、个性,也是形容品格、禀赋,即这个人磊落荡坦,办事执着,不服输,不惧难,刚强正直,宁折不弯。tUt倾诉文学

  “棍犟”这个词是一个偏正结构,“犟”作为形容词是中心语,“棍”这个名词作为修饰语用来形容和强化“犟”,合起来是形容词,并有较强画面感和动感。就象乡贤唐先田先生对“夜嘎”的阐释:“夜嘎”在宿松方言里是翅膀的意思,两者之间怎么关联起来,先生一直百思不得其解。有天傍晚,他看见大雁在头顶上飞过,翅膀一扇一扇,一时间恍然大悟。“夜”就是腋,指胳肢窝,“嘎”是宿松方言“夹”,“夜嘎”就是翅膀一词的最形象最具动感的方言表达。tUt倾诉文学

  在汉语词典里,我难以找出与“棍犟”词义基本重叠的词语,反义词也一样不好找。我在地方方言土语中饶有兴趣地找反义词,也感觉脑力不济。tUt倾诉文学

  偶然浮现了一句方言“烂耕索”,觉得稍微向“棍犟”的反义靠近了一点。又翻了老海的书,里面搜集记录了“烂耕索”,有两种释义,一是比喻人无用,二是形容人在一处坐着闲话不断,忘了离开。在我小时候居住的村落及周边,把那种喝“烂酒”,喝了就醉,醉了也喝的人,也称为“烂耕索”。而用“烂耕索”来指代无用的人我的印象中,一般是指那种性格软弱、办事窝囊、缺乏主见、不思进取的人。那种算不上邪恶之人,也不是德性坏的小人,就是稀泥巴扶不上墙,“恨铁不成钢”的被大家瞧不起、边缘化了的人。作为“棍犟”的反义,阳光之下的影子,我感觉词义有所重叠。tUt倾诉文学

  “烂耕索”在宿松方言中也属于比较细腻的造词。老海的解释:“牛耕田用的粗棕绳。耕索烂了,看起来像个样子,实际毫无用处。”这个方言是借喻,直接指代人,不指物。不像有的方言有本义和引伸义,像“哈火棍”,本义是指拨动灶台里的柴禾的木棍,也比喻那种浅尝辄止、办事不踏实的人。比较一下,同宿松方言中称“腮腺炎”为“抱耳风”,“脚踝骨”为“螺蛳骨”,“鹅卵石”为“马铃鼓”等,“烂耕索”不曲里拐弯,同汉语言词汇很靠近。但“烂耕索”三个字的组合,却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词义,这是宿松古人的智慧!通过正反之间的释义,也让方言“棍犟”更具风韵。tUt倾诉文学

  刘会长对宿松方言“棍犟”情有独钟,有他的家乡情结。他在异乡对家乡方言的阐释,自有一番乡情在其中。他还把宿松的青龙文化同“棍犟”精神相提并论,相互映衬和词义关照,衍生出的词义更加深厚。tUt倾诉文学

0 我要投稿
散文投稿 - 诗歌投稿(倾诉文学期待您的每一篇作品)[ 投稿指南 ]
网友点评 登录后发表评论,别人可从你的头像进入你的空间,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查看所有评论
猜你喜欢

深度阅读

?在线投稿
?在线分享 ?返回顶部